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材料 > 理论文章

理论文章

丁晓强:“中国之治”的历史之维

公文搜 2021-07-22 14:10:21 理论文章
丁晓强:“中国之治”的历史之维发表时间:2019-12-06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之治”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包含了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执政的宝贵经验,经历了新中国
丁晓强:“中国之治”的历史之维发表时间:2019-12-06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之治”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包含了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执政的宝贵经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34年、党的十八大以来7年这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不懈探索创造、完善和发展的结果。深入探析“中国之治”的历史之维,对于把握“中国之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执政的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是遵循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列宁根据俄国处于高度专制的沙皇统治的基本国情,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严密地组织起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先进部队”。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农民为主体,极度缺乏组织力量,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专制压迫下,很难进行有效的变革和革命。实行了民主集中制的中国共产党,有了高度统一的坚强领导,动员组织广大工人农民,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实践中,进行了重要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党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路线”,并且作为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为民主集中制的内在灵魂。民主集中制在群众路线中构成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这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党内共识来源于民主,形成于集中。广泛的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高质量的集中能更好地指导民主。党把民主集中制全面推进到政权建设之中。瑞金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会议制度,到了延安时期,又创立了共产党员、非共产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都是以民主集中制作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的政权构成形式。1937年,毛泽东在和英国记者的谈话中说:“民主和集中之间,并没有不可越过的深沟,对于中国,二者都是必需的。一方面,我们所要求的政府,必须是能够真正代表民意的政府;这个政府一定要有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也一定要能够自由地去支持政府,和有一切机会去影响政府的政策。这就是民主制的意义。另一方面,行政权力的集中化是必要的;当人民要求的政策一经通过民意机关而交付与自己选举的政府的时候,即由政府去执行,只要执行时不违背曾经民意通过的方针,其执行必能顺利无阻。这就是集中制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党的组织建设和军队、政权建设,领导中国革命,既保证了党的坚强领导,又充分动员、组织群众,激发了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革命主动性和积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探索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中国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制度,这种制度即是民主集中制。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在中国采取民主集中制是很合适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了国家制度的建设,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随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民主集中制与在充分民主基础上议行合一的巴黎公社原则相吻合,而与西方代议制民主下的三权分立制度相区别。代议制民主所倡导的三权分立,以权力之间的制衡和制约为机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一种权力分配、交换和平衡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着民主选举的“资本化”,民主运行中又往往因党派之争而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有碍于国家的有效治理。民主集中制不是从抽象的民主价值出发,而是紧密地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实践,在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