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平:以人民为中心,谱写“中国之治”新篇章
公文搜 2021-07-22 14:10:11 理论文章
陈义平:以人民为中心,谱写“中国之治”新篇章2019-12-31 来源:人民论坛网核心提示: “中国之治”宣示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价值关怀和实践取向。坚定的人民立场为“中
陈义平:以人民为中心,谱写“中国之治”新篇章2019-12-31 来源:人民论坛网核心提示: “中国之治”宣示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价值关怀和实践取向。坚定的人民立场为“中国之治”提供立足点,真挚的人民情怀为“中国之治”倾注动力源,稳固的人民主体为“中国之治”树立顶梁柱,纯洁的人民本色则是检验“中国之治”的试金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汇聚“中国之治”的磅礴力量在于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恪守人民情怀、信守人民主体、谨守人民本色。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之治”最牢靠的立场,坚定的人民立场是“中国之治”的立足点“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立足点。因此,要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第一,维护人民利益是坚守人民立场的关键,“中国之治”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坚守人民立场的基础,“中国之治”立足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涉及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养老、住房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应通过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并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满足人民的需求、优化人民的生活、增进人民的福祉。第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坚守人民立场的目的,“中国之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不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之治”最深厚的情怀,真挚的人民情怀是“中国之治”的动力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真挚的人民情怀就不可能长期执政,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也就不可能繁荣昌盛。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中国之治”需要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增进与人民血肉之情,滋养真挚的人民情怀。首先,幸福生活是人民最热切的期盼,“中国之治”是为人民谋幸福。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份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体表现为:就业机制的健全,保障了民生之本;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升了人民的素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消除了人民的忧虑;医疗制度的强化,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其次,民族复兴是人民最殷切的情怀,“中国之治”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国家治理的高效性。党领导人民建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了根本保障;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效路径;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证。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