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结合起来
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结合起来
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体两翼,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构建与其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强化创新驱动之本,着力培育新产业抢占新赛道,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绘就蓝图”
纲举目张,点开面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平衡好点和面的关系,既要抓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按照战略导向、未来导向、发展导向、机会导向、问题导向统筹产业布局,明确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又要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各地实际,进行合理定位,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创造性推进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新征程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突出“点面结合”。从“面”上讲要加强规划引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在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研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和政策举措,更好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点”上讲要因地制宜推进,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合理确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方向,支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用好试点推进机制,分区域、分类型遴选设立一批新质生产力先行区和示范区,在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破解“卡脖子”难题、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等方面积累更多有益经验。
坚持“研用并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蓄势赋能”
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力,新质生产力激发出的先进生产力效应,必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同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和发展。
放眼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科技创新已成为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必须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征程上,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加速“从0到1”的原始突破,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激发各方面创新活力,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研发攻关,集中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卡脖子”难题,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实现“从1到无穷大”的路径演变,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推动更多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以企业生产技术的突破跃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让更多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培育出更坚实、更持续输出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