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于写公文摸不着门道?解锁来了!
苦于写公文摸不着门道?解锁来了!
2021-11-19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纸文章为时著 ,作者薛贵辉
我在多个场合讲课时,都会强调一个观点:写作,写的是思维,写作者的比拼,最终是思维的较量。可以说,在写作之路上,谁能首先解开捆绑思维的绳索,跳出既有框架的苑囿,谁就能获得思考的自由,在思想的草原上自由驰骋,摸清写作的门道,抢先吃到肥美的水草。
问题是,经验易得,思维难开。
正因如此,大多文字工作者都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但求写作过程遵规范、合程式,写作结果过得去、用得上,习惯于“知其然”,不习惯“知其所以然”,习惯站在公文的站台上等待如期而至的公交车,不善于回到生活中来参悟妙趣横生的内在规律。
我还记得,初中语文课本里,《荀子·劝学篇》有句话,很有意思,就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现在想来,愈发觉得这种洞见,即便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照样像擦亮的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很多领域的牛人,无不是“善假于物”的高手,写作也不例外。文字工作者也应该有“假物得道”的思维,跳出文稿看文稿,回归生活的本源,从大千世界里get写作原理,引流写作源泉,这样才能在心田里种出自己的理论之树,开出自己的思想之花。
2018年,笔者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写好文稿要善用六面镜子》,发表在当年《秘书工作》第4期上,借用潜望镜、广角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梳妆镜的工作原理谈写作的方法。现在想看来,这就是“善假于物”的一次思维试验。令人激动的是,这六面镜子让我领悟到了领会领导意图、立意构思、修改校对等关键写作问题的门道。六面镜子就如同给我打开了六扇思维的窗户,思绪豁然,也如同给我支起了六个建盖思维大厦的“脚手架”,助我成长。
这个思考体验是那么的奇妙,结果是那么的受用。今天分享给大家,我想,其价值绝不在于镜子数量是六面还是七面,也不在于主体是镜子、梳子还是勺子,而在于善假于物、跨界思考的思维方式。只要你“假”这篇文章而解锁了思维密码,就可以在大千世界中,从万事万身上参悟、思考,获得你的写作认知、体验和理解。相信到那时,你得到的不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