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退出

公文搜网 - 蓝秘书公文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公众号好文 > 优秀公文

优秀公文

何惜小费——古代公文办理趣闻杂谈

公文搜 2022-01-12 21:37:26 优秀公文
何惜小费——古代公文办理趣闻杂谈 写作人生 微信号 gh_c82d001fd2d4功能介绍 写作丰富人生、改变人生、成就人生。2021-02-05 收录于话题何惜小费——古代公文办理趣闻杂谈江西省粮食局  眭达明 旧制,吏部给告身,先责其人输朱胶绫轴钱。丧乱以来,贫者但受敕牒,多不取告身。十一月,甲戌,吏部侍郎刘岳上言:“告身有褒贬训戒(诫)之辞,岂可使其人初不之睹!”敕文班丞、郎、给、谏,武班

何惜小费——古代公文办理趣闻杂谈

 

写作人生

微信号 gh_c82d001fd2d4

功能介绍 写作丰富人生、改变人生、成就人生。

2021-02-05

收录于话题

何惜小费

——古代公文办理趣闻杂谈

江西省粮食局  眭达明

 

旧制,吏部给告身,先责其人输朱胶绫轴钱。丧乱以来,贫者但受敕牒,多不取告身。十一月,甲戌,吏部侍郎刘岳上言:告身有褒贬训戒(诫)之辞,岂可使其人初不之睹!敕文班丞、郎、给、谏,武班大将军以上,宜赐告身。其后执政议,以为朱胶绫轴,厥费无多,朝廷受(授)以官禄,何惜小费!乃奏:凡除官者更不输钱,皆赐告身。”——《资治通鉴》卷二七五

       古代任命比较重要的官员时,要颁发一种类似现代的委任状或任命书的文书作为授官的凭信。这种文书在北周出现时称为告身,授官时即颁给本人。唐朝的授官凭信也叫告身,但程式比北周完备,授官按品级分册授、制授、敕授、旨授、判补五种。前三种颁发须经三省,最后由尚书省盖印付本。旨授经尚书省,分别由吏部(文官)、兵部(武官)授给。判补则由吏部颁发。中唐以后,官爵冗滥,出现空名告身,甚至未有告身,先给信牒。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由于朝廷任命官员过多过滥,唐政府有关部门只好准备一些程式化的告身文书作应急之用,待任命官员时填上任职者的名字就可以了,省得到时忙不过来,不能及时给任职者颁发授官凭信;二是唐政府有关部门即使未雨绸缪,作了充分准备,但还是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来不及准备足够数量的告身文书以满足实际需要,于是有不少官员在接受任命时,只好先领一份信牒文书作为任职的依据,待以后再补发告身文书作为授官凭信。这确实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表明当时的任官状况到了多么混乱不堪的地步。

       然而,比这更有趣的还是五代时期出现的那种由于官员贫穷买不起告身文书而自愿不要告身的现象。

       五代时,按旧的规定,吏部颁发委任官职的凭证时,先要求任职人交纳朱胶绫轴钱。所谓朱胶绫轴钱,也就是制作告身的成本费用。因为告身不同于一般写在纸上的文书,而是写在比较贵重的丝织物上,所以成本费用比较高。丧乱以来,人们的生活普遍贫困,于是有不少经济拮据的任职者只接受皇帝下发的任职文书,不拿吏部颁发的任职凭证。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允许的。主管官吏任免工作的吏部侍郎刘岳便于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十一月二十一日上书说:任职凭证上有褒贬训诫的话,任职的人在上任前怎么能不看呢?后唐帝于是下命令说:应当赐给文官尚书左右丞及二十四曹郎、给事中、谏议大夫,武官大将军以上任职凭证。在这以后,宰相们又讨论这件事,认为朱胶绫轴费用不多,朝廷既然已经授予他们官禄,为什么还吝惜这些小费呢?于是上奏后唐帝:凡是拜官授职的人改为不交钱,都赐给任职凭证。

       当时的情况是,除了正常授予的正员官之外,其余如试衔、帖号等只是为了鼓励和奖赏特别受到宠爱的军中将校而已。到了长兴(后唐明宗年号: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