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
公文搜 2021-10-17 11:03:24 优秀公文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 稿子 功能介绍 稿秘们需谨记习大大的教诲:不自恃、不自负、不自诩、不自卑、不自以为是!2019-06-28 收录于话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 稿子 微信号 xiegaozi功能介绍 稿秘们需谨记习大大的教诲:不自恃、不自负、不自诩、不自卑、不自以为是!2019-06-28 收录于话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 范锐平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必须深入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引发贸易争端增加,倒逼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转换增长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国际贸易格局的转变对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出新的要求。必须深入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形成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创新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新型动力机制,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消费型社会的建构逻辑和经验教训所谓消费型社会,是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代表的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即消费在整个社会制度安排中处于优先地位。其主要特征是:在经济层面上,以创新和服务为基础的第三产业构成了经济的主体;在社会层面上,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社会中产阶层构成了社会的主体;在制度层面上,收入增长与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社会政策的主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保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始终是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世界市场日趋饱和,西方工业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失衡逐渐加剧,最终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频发。20世纪上半叶,先发国家进行了经济社会领域的系列变革,使生产与消费之间重新获得新的平衡,生产型社会逐渐向消费型社会转型。20世纪下半叶,消费已成为先发国家发展的主导因素,消费的本质变化决定了不同时期消费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先发国家促进消费型社会转型的实践为我国提供了宝贵借鉴。一是优化分配结构,提升消费能力。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消费预期。三是优化供给结构,刺激消费需求。四是营造消费环境,增加消费意愿。但这些国家消费型社会发展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大生产、大消费”的模式带来物化现象,造成资源过度消耗。进入21世纪,先发国家对消费型社会的局限性进行了深刻反思,积极探索建立趋于共享、重视简约的新型消费社会。2018年我国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76.2%,已经开始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我国应扬弃先发国家发展模式,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型社会新路子。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的内涵特征与现实基础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的内涵特征。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的总体考虑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满足人们的分层次多样性消费需求为原则,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逻辑起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马克思消费理论强调劳动力的消费属性和消费需求,认为“真正的消费就是一种人性的恢复过程”。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建设的逻辑起点就是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目标,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基本方向是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国际经验表明,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特定优势”。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必须适应消费结构内涵调整和外延拓展的双重变革,促进新消费供给的培育和对接,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强大国内市场。工作主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创造和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反作用。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优化创造消费新增长点,努力实现消费生产良性循环和更高水平供需平衡。根本路径是构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消费制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消费型社会,必须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