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手记怎么写才好看?来看孙靓靓这篇画面感很强的团长走访手记
公文搜 2021-08-14 13:10:27 优秀公文
走访手记怎么写才好看?来看孙靓靓这篇画面感很强的团长走访手记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1-02-06 收录于话题老秘公文搜
走访手记怎么写才好看?来看孙靓靓这篇画面感很强的团长走访手记公文咩咩 微信号 gongwenmiemie功能介绍 一篇文章就是一块砖,搬得越多,成长得越快。2021-02-06 收录于话题老秘公文搜:走访手记、民勤日记…这些小文好写又不好写,如何写好,还得多看精彩文章,多摸索实践。 今天老秘公文搜推荐给各位读友的文章是,2017年3月,在“两聚一高”泰州行动百团千村万企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时为姜堰区张甸镇工作团团长、团市委书记、姜堰区委副书记的孙靓靓,在姜堰区张甸镇梅垛村的走访日记《听村民说难处,帮他们出点子》。 这篇手记有这样几个特点,不“穿靴戴帽”,而是直扑主题,“干货”“实料”多;画面感很强,画面描述、声音还原,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到了走访的步伐中去;最后一段的思考,也让文章在真情实感、真实记录的基础上,升华了主题。这样的方式,可为我们的重要借鉴。孙靓靓如今已当选为姜堰区人民政府区长: “”是以推荐。来源:泰州发布。摘取文章资料主要用于同读友学习交流成长,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听村民说难处帮他们出点子团长走访手记姜堰区张甸镇工作团团长、团市委书记、姜堰区委副书记 孙靓靓 在姜堰区张甸镇梅垛村,我和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干部团团围坐在一起,开展走访调研座谈。村支书王文余抢先开了口:“现在农场主普遍反映家庭农场人手不足、技术短缺,村里想解决,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很疑惑:姜堰区是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区,打造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桥头模式”,全区上下风生水起。梅垛村虽是区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后进村,但更应有后发优势,究竟什么原因让老王发这样的“牢骚”呢? 带着疑惑,我请王文余带我去梅垛村的家庭农场走走。一路上老王走走停停,我猜他心里在估量这一年村里的收成。他不断地对我说:“农村是大有可为的地方,可受到人们的认知与现有生产条件限制,很多优质资源盘不活。”看见一些荒地,王文余显得有些难受:“这些地块连起来,就能发展规模化农业,却没人牵这个头。” “村里没人,我这样的就算年轻啦!”51岁的种粮大户单桂杰刚见到我,就提了个难题:“去年受了灾,我种的260亩地亏损约30万元。我决心在新的一年打个翻身仗,可又不知这仗怎么打?”我安慰他不要着急,替他分析:“老天不助势是一个原因,但归根到底,搞传统种植不是长久之计。要趁早转型,搞多种经营,提升抗风险能力和营利能力。”听了这话,老单脸上的愁容慢慢散去,他说要出去“取经”,看看别人的家庭农场是怎么搞的。临走时,他托我给他找个“上课补习”的地方,我很乐意帮这个忙,一口应允下来。 挨家挨户走访后,我请来村里的父老乡邻,每人一碗粗茶,准备跟大家聊聊怎么解决家庭农场缺乏人手与技术的问题。我把走访的感受和大家伙儿说了说:“梅垛村的9名农场主都是本地人,年纪最轻的45岁,最大的63岁。有6名农场主通过外出务工积累了创业起步的第一桶金,他们属于首批返乡创业的老农。可最大的问题是,村里年轻人太少!”这句话刚说完,立马炸开了锅,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对对,年轻人头脑活,学习能力快。”“家庭农场想做大,少不了这支队伍!”随着讨论深入,问题逐渐清晰起来。 青年回乡创业,姜堰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大学生孙飞毕业回乡创业,首创“订单农业+稻田养鱼”模式,收益是普通稻麦种植的6倍;还有推行“蚊帐大米”的共青农场、创新“西瓜+稻麦种植”的曙光农场,都是由返乡青年创办…… “青年返乡创业,会不会跟我们抢饭碗?”一名农场主问道。我笑着解释说:“哪会,你们是师傅,他们是徒弟,你们有经验和资本,他们有技术和想法,正好强强联手!”大家听了,都长舒一口气,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有的拍起了手掌:“这次的大走访真是不一样,不仅来听我们说难处,还帮我们出点子!” 走访越多,感悟就越深刻。我们用脚板丈量的道路越远,与老百姓的心就贴得越近。我想,只要党员干部真正沉下去察民情、访民生、听民愿,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就一定会在眼前铺展开来。通过“联系老秘公文搜”可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