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刘小奇在市委深改会议上的讲话
抚州市委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刘小奇在市委深改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11月23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体育局坚持以新理念谋划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发展,突出创新引领,力求创先争优,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江西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打造“五个引领”党建品牌,形成了江西教育党建抚州样板,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率先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校家同创”德育工程,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优秀创新案例。率先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金溪经验成为全省样板。率先在全省实施城乡统一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抚州经验在省编办和省教育厅作专题介绍。率先在全省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抚州经验在教育部作典型发言。率先在全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15家中央新闻媒体集中来抚采访。率先在全省推行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全国研学旅行教育论坛在抚举办。率先提前一年在全省实现全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率先在全省出台教师优待办法,从八个方面优待教师,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一、强化顶层设计,在深化改革上开新局、闯新路。科学谋划、周密部署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是我局历届领导干部强力攻坚的重要工作。一是领导领题,开展全民调研。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领题,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高等教育等课题,深入机关、学校、农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召开调研座谈会10余场次,找准差距,剖析原因,探讨对策,有力指导和推动了全市教体事业科学协调发展,为制定出台政策文件奠定了扎实基础。二是找准问题,理清改革思路。当前,我市教育短板还很明显,“城市挤”“农村弱”“大班额”等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为此,我们结合工作实际,确定了29项重点改革任务,在教育评价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县管校聘试点、校家社协同育人、“四大工程”、“五项管理”等方面作出探索。三是分项推进,实施重点改革。组建了多个改革材料起草小组,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全面推进市中心城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减轻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若干措施》《抚州市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进赣东学院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有的已经市委、市政府各级会议研究完善后印发实施,为我市教育改革谋划了科学蓝图。
二、抓住关键环节,在推进发展上求质量、提成效。教育改革,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打的“硬仗”。为此,我们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切实解决教育突出问题。一是围绕立德树人抓改革。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统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市领导挂点高校,定期为师生上思政课,反响热烈,把时政热点与三尺讲台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台《中小学校“润心工程”实施方案》,为全市青少年儿童心中撑起一片蓝天;重新审定《廉洁修身教育》《品读临川文化》等地方教材,思政课本、教学研究更加系统规范。规模化推进研学实践教育,精心打造一批有内涵、有特色、有看点、有学点的精品研学线路,53万余名省市学生在抚研学。二是围绕教育短板抓改革。全力化解“大班额”,通过班级平衡、改造功能教室、搭建临时板房、租借周边闲置校舍等方式,有效增加学位供给。扎实推进高等教育扩容提升,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成功转设为赣东学院,面向全国招收首届本科生1778人;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成功改制为抚州医学院(筹),即将迎来教育部本科评估。三是围绕教育评价抓改革。全面评价学校。大力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创建了党建文化类、现代管理类、教改科研类等十类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五名工程”创建,114所学校被评为全市示范性学校;设立教育质量综合奖,市政府每年拿出800万元激励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科学评价教师。积极开展“乡村首席教师”评选,遴选一批扎根农村的优秀教师,帮助专业成长。出台《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指导意见》,建立教师减负清单目录,明确教师工作量范畴。综合评价学生。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从5个纬度、用20个核心指标,对4万多名学生开展测评,强化结果运用,提升学生素质。客观评价政府。连续开展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考核,评选出教育发展综合奖和单项奖,奖优罚劣,推动工作。四是围绕教育质量抓改革。主动对接新高考改革,加强走班选课、教学组织、自主招生等试点,把握主动权。大力实施阅读能力提升工程,培养广大师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营造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全力推进“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